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探析
首页>非遗资讯>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探析

    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探析

    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探析

    姓名:胡文静

    单位:许昌县人民文化馆

    地址:许昌市许昌县文苑路203号

    邮编:461000

    联系电话:0374-8586680  

     

    摘要:非遗保护问题,是回应历史发展的要求而提出的,它既是建设现代民族文化的基础,也是每个民族对世界文化的丰富和贡献。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丰富多样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却濒临湮没。据调查结果显示,河南非遗保护工作已经滞后于非遗的发展需要。在中原经济区建设的背景下,如何正确处理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发与利用的关系,使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得以更好地保护和传承,将成为河南文化建设和经济建设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保护

     

    从古今文化关系角度说,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多数情况下,既是昨天的实录、今天的现实,也是明天的预示;从东西方文化关系角度看,吸纳外来文化和继承原有传统并不矛盾,二者所形成的张力对于创造新文化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非物质遗产大都是农业社会条件下的产物,所以今天对它的保护便包含着许多悖论。如,保护和发展的关系,结构性对象的解构性保护,对传承人的态度,市场经济体制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都隐含着诸多两难的问题,期待着文化行政部门、学术界以及整个社会给出两全的解决方案。河南省是中华民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地处黄河中下游,得天独厚的自然和人文条件创造了丰富多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这些厚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见证了中华民族文明的发展,是河南省最宝贵的“活化石”。因此促进和保护河南省非遗的多样性发展,成为我们努力追求的目标。

     

    一、文化遗产保护的近期背景

    20世纪7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2000年6月,为会员国申报工作制定了《申报条例指南》。2003年10月1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2004年9月,我国人大常委会批准了此项公约,成为此项国际性公约的发起国。根据《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这种文化遗产对于维系社区传统、凝聚民族认同、促进文化交流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世界文化多样性和人类创造力的体现。

     二、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况

    河南省具有悠久的历史,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河南人民创造了丰富灿烂的、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截至2012年,河南省共有国家级非遗项目78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77项。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形式多样,具有以下特点:1.丰富性。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品类繁多,民间文学蕴藏量极为丰富,主要有神话、传说、故事、歌谣、谚语等.堪称中国民间文学的缩影。2.多样性。河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积淀和表现形式多样,包括了民间文学、传统音乐、民间舞蹈、传统戏曲、传统体育与绝技、民间美术与传统手工艺技艺、民间节日与民俗等七大类。如梁祝传说、董永传说、唢呐艺术、板头曲、豫剧、宛梆、怀梆、越调、曲剧、四平调、河南坠子、河洛大鼓、少林功夫、太极拳、瓷器、泥塑、年画、剪纸等。3.价值性。河南的少林功夫、太极拳、马街书会、朱仙镇木版年画、太昊陵人祖庙会、地坑院、重阳节等都有很高的价值。被誉为中国民族音乐的“根本”的板头曲是民族音乐的“活化石”。“家有钱财万贯,不如钧瓷一件”说的是禹州钧瓷。4.独特性。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显示了独特的区域特点和文化特性。宛梆是全国仅有的一种地方戏。泥泥狗作为淮阳太吴陵古庙会上一种独特的民间工艺品,是泥塑艺术中的瑰宝。有很高的艺术和考古价值,被专家们誉为史前图腾和“现代活文物”,对研究人类史前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三、目前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的问题

    1.政府扮演角色错位

    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被简单开发为旅游项目,为迎合种种需求,被掺入不少“当代元素”而进行所谓的创新改造,显得画蛇添足,得不偿失,其可持续性更令人忧虑;部分城市由于城区改造,一批非遗项目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发生巨变,只好把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本体记入典籍、转入博物馆,没有连同它们的“根”一起移植保护,造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离土化、碎片化。不少地方政府在非遗保护工作中存在误区,一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认识不够,盲目追求片面经济效益;二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舆论宣传不够,缺乏当地民众参与和保护;三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规划不够,保护方式过于简单粗糙,没有真正发挥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性和社会功能。

    2.现实环境保护匮乏

    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同于有形的建筑或历史遗迹,靠文字介绍和外在形式的留存就能保护下来,它是一种动态文化,需要不断传承。这就要求开发保护过程中,不仅要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塑造能够展现其生机活力的外在环境,而且要为非遗的传承人建设能够赖以生存发展的内在机制。让杂剧艺人有表演场地,手工艺人有售卖场地,能工巧匠有发挥场地。杜绝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