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艺人齐聚杜寨 两千余年长盛不衰
首页>非遗资讯>民间艺人齐聚杜寨 两千余年长盛不衰

    民间艺人齐聚杜寨 两千余年长盛不衰

    2012年2月4日,一年一度的许昌县杜寨书会盛大开场,来自全国各地的百余位说唱艺人携鼓带琴,齐聚于此。十里八乡的老百姓超过万人前来听书。杜寨书会被列入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每年农历正月十三举行,已有近两千多年的历史,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书会。

    据考证,杜寨书会起源于公元10年左右。2000年前,农历正月十三,刘秀被王莽追杀至此,处境危险。当时有一名说书艺人把刘秀藏到了村北的隐蔽处,使其躲过了一劫。刘秀称帝后,为了报恩,就委派当地的“会首”,让他每年正月十三,召集各地说书艺人到此说书。于是,每年农历正月十三这天,来自全国各地的民间艺人,在杜寨以天作幕,以地为台,打起简板,拉起琴弦,说书竞艺。这些说书艺人都来自民间,说的书也来自民间,都是老百姓爱听、爱看的事,对老百姓有极强的亲和力。艺人们在这里尽情地展示才艺、推介自己,艺术品种有河南坠子、三弦书、大调曲子、大鼓书、山东琴书、望情、大调书、评书等。来这里赶会听书的群众通常达数万人,形成一道独特的文化景观。

    周围村民,扶老携幼,蜂拥而至。许昌县将官池镇的一位大妈说自己是个戏迷,结伴3人赶十几里路来这里听戏,每年都来,喜欢听评书,很高兴每年都会听到一些新段子。河街乡几位农民说,现在农民富裕了,有的人盖新房子、娶媳妇了,生孩子了,儿女考上大学了,老人寿诞了,都兴请班说书的唱两天,大家一起高兴高兴。他们每年都来杜寨书会请说书的,没别的原因,就是喜欢听书,图个精神享受。

    杜寨书会经久不衰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它的“写书”形式,即各地来请说唱艺人的老百姓,在书会上游转听唱,遇到合适的人选,就和艺人讨价还价,价钱一经谈妥,就将艺人请走。“写书”实际上是一个典型的农村文化市场手段,既为艺人发展提供了空间,也满足了老百姓的文化需求。

    杜寨书会是一种独特的民间艺术现象,每年正月十三,全国各地的民间曲艺艺人自发汇聚在这里,表演曲艺种类多达20余种。今年杜寨书会的到会民间艺人年龄最大的已过古稀,最小的只有16岁。在这里,不仅有艺人辈辈相承前来赶会,还有曲种、会首的传承以及杜寨村民年年接待艺人习俗的传承等。

    近几年来,特别是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召开以后,许昌县把做强做大文化产业作为推动县城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在强化管理的同时加大对民间表演团体的引导力度,并取得明显成效。杜寨书会作为许昌县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党和政府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上级宣传文化部门领导也经常到书会观赏,调查和指导。省、市、县电视台、电台、报社都多次派记者来书会采访报导。普遍认为,该书会不但活跃了当地群众文化生活,而且对发展中原曲艺文化起了承上启下,推波助澜的作用,活跃了当地的经济,也给当地农民带来了商机。

    今年许昌县人民文化馆的工作人员还特意印刷了几千份“杜寨书会的由来”宣传单,分发给当天到会的艺人、群众、媒体,受到了群众的一直好评。许昌县委宣传部长田培新、许昌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师小宏、许昌县文化旅游局局长陶义红、许昌县文化旅游局副局长杨新民、许昌县人民文化馆馆长孙雁斌等领导出席了当天的活动并调查和指导。